近期,我国网络技术领域喜讯频传,在多个关键方向取得重大进展,为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。
在 5G 网络拓展与应用深化方面,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。截至目前,5G 基站数量攀升至 404.2 万个,实现 “乡乡通 5G”,5G 用户普及率超 60%。不仅如此,5G 行业应用广泛渗透至 76 个国民经济大类,建成 4.5 万个 5G 行业虚拟专网、300 家 5G 工厂,“5G + 工业互联网” 项目数突破 1.4 万个。在浙江,浙江移动以 5G、算力网络、AI 大模型为依托,助力多家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。如宁波某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借助 5G 专网,打造智能 5G 工厂,实现生产流程可视化、货物管理全监控,还通过 5G + AI 融合,提升产线柔性,降低人工成本。
IPv6 规模部署与应用同样成绩斐然。国家 IPv6 发展监测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 6 月,我国 IPv6 活跃用户数达 8.34 亿,在全体网民中占比 75.29%。全国 IPv6 网络流量占比达 31.12%,其中移动网络 IPv6 流量占比 66.00%,固定网络 IPv6 流量占比 28.32%。各方积极落实相关行动计划与通知要求,形成协同推进格局,IPv6 关键指标持续向好。此外,针对 200 款移动互联网应用的 IPv6 流量专项测试显示,其在移动网络下平均 IPv6 流量占比达 72.87%,46 款 App 的 IPv6 流量占比超 90%,彰显出移动互联网应用在 IPv6 适配方面的显著成效。
量子计算领域也传来捷报,我国在光量子和超导量子计算方面均有突破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完成基于固态量子存储的 7 公里分布式光量子计算,成果发表于《自然・通讯》。团队利用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技术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,实现非局域量子门构建,大幅提升非局域量子门生成速率,并演示了量子算法的远程分布式执行。同时,潘建伟、朱晓波、彭承志等科研人员构建 105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“祖冲之三号”,在 “量子随机线路采样” 任务求解上,计算速度比最强超级计算机快 1000 万亿倍,超越美国谷歌 “悬铃木” 100 万倍,刷新超导体系 “量子计算优越性” 纪录。
随着我国在网络技术多维度的持续创新与突破,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各行业数字化变革,提升社会运行效率,为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建设筑牢根基,在全球网络技术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,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。